改革动态
第23期
(总第59期)
中共昆明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6月19日
李文荣强调要抓好改革前、改革中、改革后
三个环节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6月16日,市委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研究审议了《昆明市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改革方案文件,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李文荣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抓好改革工作的“前、中、后”三个环节,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各项改革,确保改革工作取得实效,争当改革促进派。
一要抓研究谋划,跑好改革“最先一公里”。今年是改革关键之年,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加强研究谋划,科学制定好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要注重分类梳理,对哪些是需要提交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的改革事项,哪些是系统、部门、行业内部研究出台的改革方案,进行认真研究、分类梳理,排好先后次序、分清轻重缓急,做到心中有数,谋定而后动。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把调查研究贯穿到改革方案出台前、出台中、出台后三个环节,通过改革前的学习调研、改革中的跟踪调研、改革后的督查调研,进一步提升改革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各相关部门要按时按质完成今年20个重要改革课题调研,以高质量的课题成果为市委、市政府改革决策提供参考。要善于学习借鉴,充分借鉴市内外改革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归纳各县区、各部门改革实践中的有益探索,进一步拓宽改革视野、提升改革能力。
二要抓统筹协调,突破改革“中梗阻”。要抓好改革方案的进度统筹、质量统筹和落地统筹,理清各项改革的“联络图”和“关系网”,突破工作推进中的“中梗阻”,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要着力解决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坚决破除应付心态、等靠心理、风险顾虑、畏难情绪、墨守成规等思想,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凝聚改革共识,强化责任担当,坚定不移推进各项改革。要着力解决方案质量不够高的问题,坚决杜绝改革方案上下一般粗、特色亮点不够、操作性不强、配套措施不完善等现象,严把改革方案质量关,对提交领导小组会议审议的每一个改革方案必须经过各牵头部门、专项小组研究讨论和分管市领导签字认可,层层把关、逐级负责,确保改革方案高质量、高标准。要着力解决方案出台不够快的问题,坚决防止改革方案前期准备不足、研究不够、报审环节不畅、出台拖沓滞后等现象,严把节奏进度关,按照市委规定的“凡是省委研究通过的改革事项,相关部门要在一个月以内将成熟的改革方案提交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审议;凡是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的改革方案,要在15天之内印发实施”这一要求,认真执行改革决策程序,抓好改革方案的审批和出台。
三要抓方案落地,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要落实改革的主体责任,各级党委是改革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担负主体责任,必须把改革当作分内之事、应尽之责,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依靠高质量的改革方案、高质量的贯彻落实让改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探索建立改革任务清单、改革责任清单、改革考核清单和改革专网“三张清单一张网”,使改革任务清晰、责任主体明确、主攻方向清楚、时序进度可控,实现全面深化改革透明化、规则化、程序化。要加强改革的跟踪督查,各改革专项小组和市委改革办要加强对改革方案执行情况的跟踪督查督办,对改革实施中执行不力、不到位的部门及时进行指导、提醒和通报,确保改革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市委改革办要会同纪检监察、目督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对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前6次会议已审议出台的19个改革方案进行跟踪督查,积极开展“回头看”,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要注重改革的成效评估,从今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将改革工作纳入到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占15分的分值权重,要通过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考核评估和追责问效,确保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四要抓作风保障,争当改革“促进派”。要高度重视、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大力发扬敢思敢想、敢闯敢试的作风,激发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委改革办要通力合作、认真配合,组织好近期即将举办的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培训研讨班,进一步强化改革思想认识,加强改革业务能力建设,切实提升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要积极营造鼓励、支持、保护改革创新的氛围,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争当改革“促进派”,自觉投身改革实践,为全市改革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