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盘龙区推行“五级治理”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来源:昆明市全面深化改革网日期:2015-09-25 10:07

  盘龙区推行“区-街道-社区-居民小组-楼栋”五级治理模式,确立以区级为主导、街道为主体、社区为依托、居民小组为支撑、楼栋为基础的“五级治理”架构,进一步完善社区基层管理体制和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努力构建政府管理和社区自治、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采取五项措施,促进五级治理深入开展。一是强化组织机构。增设了社区居委会专职副主任,组建社区治理理事会,受居委会全权委托完成社区自治的相关工作和社区具体自治事务的处理。选聘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加强“末梢”力量,将社区管理服务功能延伸渗透到庭院、楼栋。实行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工作站站长、社区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社区居委会专职副主任兼任社区治理理事会会长。鼓励党小组长、居民小组长、楼栋长、理事会成员交叉任职,把议事职能和行事职能结合起来,整合政府管理力量与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会调节功能,缩短决策到执行时间,以最快速度处理社区事务,服务基层群众,提高基层治理效率。二是加大财政投入。每年给予推行“五级治理”的社区工作经费30000元,理事会成员、居民小组长按每人每月50元,楼栋长按每人每月30员给予通讯、交通补贴。社区居委会专职副主任实行坐班制,给予社区同级坐班人员相同工资待遇,切实保障了“五级治理”试点工作的正常运转。三是发挥“五员”作用。发挥居民小组长、楼栋长“信息员、巡逻员、调解员、办事员、宣传员”“五员”作用,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当好信息员,第一时间向社区反映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和苗头。当好巡逻员,负责维护本楼栋环境卫生、治安综合治理,全力配合社区搞好防火防盗、和消防巡查,促进小区环境卫生改善及居民文明程度的提高。当好调解员,带头遵守社区居民公约,主动调解邻里纠纷、妥善处理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促进家庭和睦及邻里团结,共同创建和谐社区。当好“办事员”,负责动员本楼栋居民参加社区创建“文明楼、五好家庭”活动,并做好宣传督导检查,协助社区抓好公共事务和公益活动。当好“宣传员”,负责向居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带头执行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决定,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信息畅通。四是建立工作机制。建立楼栋长、居民小组长“日巡查”制度,确保楼栋长、居民小组长工作到位;建立“月工作例会”制度,保证社区、街道掌握情况、及时处理存在困难和问题;建立居民小组长、楼栋长评优评先制度,授“热心小组长”、“热心楼栋长”荣誉牌激发工作热情;建立分类联动处置机制,将居民小组长和楼栋长每日巡查走访、收集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区分轻重缓急,按照自我协调调解、反馈社区协调解决、上报街道办事处处置的原则进行分类处理,确保严重、紧急问题不过夜,日常问题不拖延,保证居民利益不受侵犯,实现群众身边无小事,服务群众零距离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五是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居民自评、社区考核、随时调整居民小组长和楼栋长的制度,通过“日检查、周小结、月考核、季讲评”,强化规范履职;制定了《居民代表提案制度》、《社区居民小组长、楼栋长管理办法》和《社区居委会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明确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工作职责,规范管理办法,采取街道考核社区居委会,社区考核居委会委员、居民小组长、楼栋长的办法,纳入街道对社区的综合目标考核。实行居民委员会委员、居民小组长、楼栋长一年一聘,加大平时考核和群众评价力度,对不履行工作职责的及时进行调整。
  实现“六好”目标,社区治理初见成效。一是实现社区自治好。通过实行社区“五级治理”模式,由社区居民自己选出社区理事会管理社区,自己选出小组长、楼栋长为大家服务,由社区居民监督履职情况,不满意随时调整,真正实现了社区的事情由社区自己做主,社区的事情居民说了算,社区自治程度得到很大提高,居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初步构建了 “社会治理有机构、事务下沉有人管、群众参与有平台、社会服务有网络、居民生活有保障”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新格局。二是实现社区管理好。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充分发挥“五员”作用,实现了民情第一时间被知晓,问题第一时间得到处理,矛盾第一时间得到化解,搭建起了政府与居民沟通的桥梁,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城市基层管理和服务能力,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实现社区服务好。将党组织建到庭院、楼栋,实现社区党建管理和服务全覆盖,形成了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工作新机制,搭建了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以社区党建工作创新推进社区管理服务创新,做到服务群众从1公里到100米,再到“零距离”。四是实现社区治安好。推行“五级治理”试点后,街道、社区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增加监控系统,辖区居委会委员、小组长和楼栋长充分发挥治安员作用,组织群防群治,使人防、技防、物防做到社区全覆盖,形成了动静结合、专群结合的治安防范网络,提升了社区居民对小区治安的满意度。五是实现社区环境好。针对社区环境、物业服务、综合治理等居民群众比较关心、关注的问题,组织居民委员会委员、小组长和楼栋长进行业务培训,积极动员居民爱环境、爱家园,社区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六是实现社区风尚好。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盘江社区举办“浓情五月天、感恩母亲节”、国学讲座等系列文化活动,促进邻里和睦相处;金沙社区制定居民公约,约束个人行为,倡导行为规范;昆机社区、天祥社区成立老年人帮扶队伍和“困难老人帮扶站”,健全社区社会救助帮扶体系,培养互助文化;尚义社区实行“清洁家园”卫生流动红旗评比,倡导自我管理,共同建设身边小环境;鼓楼街道开展“文明楼栋”、“五好家庭”、“热心居民”评选活动,调动了居民的参与积极性,传播了正能量,激发居民群众社区自治的热情,促进邻里和睦,社会主义新风尚得到彰显。(盘龙区委改革办)

中共昆明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印发

2015年3月16日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