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改革快报
第3期
(总第25期)
中共昆明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2月9日
一、东川区三农金融服务和普惠金融创新发展改革试点工作
顺利推进
二、西山区采取有效措施圆满完成区属事业单位分类工作
三、我市严守“三条红线”推进水务体制改革
东川区三农金融服务和普惠金融创新发展
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东川区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创新服务和发展模式,三农金融服务和普惠金融创新发展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一是高位推动改革工作。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东川区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和《东川区普惠金融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二是建立健全金融机构。构建“覆盖全面、功能完善、分工合理、服务高效、监管有力”的金融服务体系,全区金融业各类机构已发展到30家,从业人员500多人。三是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大力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场,促进新型金融组织发展。全区由民间资本设立或参股的新型金融组织已发展到7家,其中:民间资本参股的村镇银行1家,民间资本设立的小贷公司5家,民间资本管理的公司1家。四是整合政府投融资平台。为提高政府投融资公司的商业化、市场化运作能力,对29家地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将区建投公司、裕民投融资公司、裕鑫担保公司、区乡企业开发公司、同泰矿产资源开发公司、铜都城市建设公司6户企业授权区金融办进行业务指导。五是打造“整村金融服务”示范点。按照三农金融服务的要求,开展金融下乡活动,通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方式,为农户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东川区邮政储蓄银行在阿旺镇开展了整村金融服务试点,为长岭子村50户农户提供贷款94万元。六是加快三权三证抵押贷款试点。加强政银联动,积极开展商品林抵押贷款试点、土地确权试点、农村房屋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截止2014年12月,东川农信社发放农村房屋抵押贷款1663万元,林权抵押贷款500多万元。(东川区委改革办)
西山区采取有效措施圆满完成
区属事业单位分类工作
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要求,西山区结合自身实际,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圆满完成了全区259家事业单位分类工作。一是立足三个抓手。即抓贯彻,紧跟省、市分类工作安排部署,研究制定了5个配套文件,做到了工作介入及时、准备合理充分,标准要求不走样。抓动员,在中央、省、市事业单位改革动员会议相继召开后,按照不差一家、不漏一人的要求积极筹备召开了工作动员会,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动员和部署。抓培训,专门举行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培训会,就改革背景、政策规定、操作办法、工作措施、时间要求等几个方面作了详细解读,为分类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实行三级联动。在分类工作中,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细化了编办牵头抓总,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协调配合的职责,各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是本部门(单位)第一责任人,各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是本单位第一责任人的任务要求,形成了上下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做到了人员到位、分工到位,确保分类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做到三个统一。对接上级编办,根据省委编办曲靖片区会议、市委编办工作务虚会和机构编制工作会精神,对会上已经明确解答的部分问题抓好贯彻,对需要着重注意和把握的问题仔细研究,对反馈的平衡意见认真梳理,做到上下统一。对接同级编办,对同等类型、职能相近相似单位的类别划分,积极做好横向交流沟通,做到左右统一。对接事业单位,贯彻上级分类工作精神,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深入调研,召开交流座谈会,对申报意向、分类标准等反复探讨,注重分析和解释,尽量做到标准和意见统一。四是严把三个关口。即严把政策界限关。严格执行中央、省、市规定的分类标准,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不以领导意志为转移,不以单位反映强烈与否来衡量分类工作。严把分类标准关。准确依照行政类、公益类和生产经营类的划分标准及其认定条件,严格按照分类指导目录,严格把握政策标准,防止造成政策上的不平衡和管理上的不规范。严把解决问题关。对于分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认真调研,征求上级部门的意见,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答复,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五是坚持三个严守。即严守保密规定,防止失泄密事件发生;严守编制纪律,“冻结”了人员编制调整,做好人员管理,未发生突击调整、提拔干部的行为;严守工作纪律,防止了分类过程中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市委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