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作为全国农建地入市试点之一,经过一年多的改革实践,探索出“三定”摸底、规划管控、入市交易、收益分配、合同续期、抵押担保和乡村治理7大改革路径;初步形成了机制、制度、规划、项目、理论和发展6大成果,成功入市了16个入市项目,总结出5条工作经验,提出了4条工作建议和15条修法建议。 作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四川省郫县研究制定了《郫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暂行规定》,以此为总揽,形成19个配套办法。今年9月8日,郫县颁发第一本不动产权证书,也是四川省首个农建地《不动产权证》。郫县农建地入市收益分配“二八开”基准原则。“二”是20%的土地收益按股东人数进行现金分配。“八”是80%的土地收益作为集体公积金和公益金,50%作为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公积金,用作村级资产再投资公共资源配套优化,并在公司股权中量化到股东;30%作为公益金用于村级公共福利,包括购买新农合、发放养老补助、基础设施维护、环境综合整治等。农建地入市3大探索。一是“化零为整”的入市模式。2月6日,郫县挂牌成效第2宗集体建设用地,探索出将零星、分散的农建地调整集中入市的途径――扣除集中居住区建设使用指标和新增有效耕地后,节余为产业发展预留区指标,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就地入市。二是“分区位、有级差”征收调节金。2月19日,郫县第3宗农建地挂牌交易,总成交额178.98万元,完善了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办法――根据区域范围级别差、规划用途及入市方式的不同,将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按13%-40%的比例区别设置。三是:推动产业联动连线成片入市。3月11日,郫县4宗农建地成功挂牌交易。为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保护农村地区原有生态肌理和当地农民利益,郫县试点此次场次的4宗农建地形成成片发展项目。